视力保护色:
心理学系举办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第二十五期——泥潭中的父母:养育倦怠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5-01-19 11:08:39信息来源:浏览次数:字体:[ ]

2025117日,心理学系在护理心理楼418会议室举办了第二十期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交流会围绕泥潭中的父母----养育倦怠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展开,主讲人为应用心理学教研室负责人马璐,心理学系全体教师参与研讨,活动旨在深化教师对家庭养育压力的科学认知,提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动能。

马璐老师以“养育倦怠”为核心,系统阐释了其概念、理论及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深远影响。她指出,养育倦怠是父母因长期压力产生的综合性负面症状,表现为精力耗竭、情感疏远与角色效能感缺失。结合“风险-资源平衡理论”,她强调养育倦怠的成因既包括父母的完美主义倾向、社会支持不足等风险因素,也涉及情绪智力、自我同理心等保护性资源。此外,马璐详细介绍了《养育倦怠量表》(PBA)及其应用,并通过本土化研究案例,剖析了双职工家庭中父母工作与养育双重倦怠的交互影响,以及其对学前儿童入园适应、初中生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

接下来交流讨论环节,教师们结合咨询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探讨了养育倦怠背景下家庭功能失调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影响。例如,父母倦怠可能加剧幼儿攻击行为或初中生情绪障碍,而积极的共同养育能有效缓解此类风险。心理学系主任李晓敏在总结中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专业赋能的重要契机,更是落实“全员心育”责任的切实行动。她呼吁教师将理论成果转化为育人实践,通过常态化教研机制推动学科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双轨并进。

心理学系始终致力于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未来,系部将持续推进学术交流系列活动,深化养育倦怠、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心理适应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同时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为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此次学术活动以理论为基、以实践为刃,不仅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更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心理学系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先锋担当。

 

 

 


(编辑:马璐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