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 ||||
心理学系举办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第二十四期——聚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与实操 | ||||
| ||||
2025年1月17日,心理学系在护理心理楼418会议室举办了第二十四期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交流会围绕“大学生心理危机觉察与帮助”这一主题展开,主讲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王心蕊,心理学系全体教师参与研讨,旨在提升教师队伍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能力,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动能。 首先,王心蕊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进行了全面概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入强化了与会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干预的重要性。王心蕊强调,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危机的出现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及时觉察和有效干预对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至关重要。 接着在校园危机干预实操环节,王心蕊通过还原宿舍危机事件、人际沟通矛盾等典型校园危机场景,教师们现场演练了风险评估、紧急联络、家校沟通及后续心理支持等关键步骤,尤其是“共情沟通技巧”与“多部门协同机制”的落地应用,旨在帮助教师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知悉能够确保危机干预顺利进行的职能部门。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在干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与会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在咨询实践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危机案例及处理经验。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水平,更增强了实操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心理学系主任李晓敏在总结中指出,此次交流活动既是专业赋能的重要契机,更是落实“全员心育”责任的切实行动。 心理学系一直致力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是系里加强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素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心理学系将储蓄推进系列学术活动,通过常态化教研机制推动学科建设与育人实效双轨并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 ||||
(编辑:王心蕊)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