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心理学系成功举行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第四期)

2019-07-04 08:49:25信息来源:浏览次数:字体:[ ]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同时,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效应,更好地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心理学系于2019年7月3日下午,在护理心理楼418会议室召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学校高教室张雷处长、心理学系老主任杜玉凤教授、直属党支部吴杰书记、副主任李晓敏教授、李宇彤副教授及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李晓敏教授主持。

首先,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李宝芬老师做课程思政研讨交流汇报,宝芬老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和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思政课程,总结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设计,并以“大国方略”的课程内容为例进行解析;最后,宝芬老师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享,主要从课程设计思路进行展开。她提出,我校自1999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目前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特点,通过教研室教学组织设计,充分挖掘和提炼课程德育元素,初步形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色彩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关爱心灵—健康中国;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国梦,个人、民族和国家,命运共同体;学会学习—求知,做人;和谐交往—合作,共赢;生命真精彩—危机,应对,历史。 宝芬老师深入浅出的阐述,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使参会老师受益匪浅。

学校高教室张雷处长表示,本次交流会给我校思政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思路,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自然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内容和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教学,在医学院校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探索。

心理学系老主任杜玉凤教授提到,大学生课程思政要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高校教师就要做到“以德树人、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当中贯穿品德教育,突出育人效果,高大学生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心理学系副主任李晓敏教授总结到,课程思政的关键是要与师德建设、学风建设以及课程难点的攻克相结合,以课程建设推动学科以及专业的发展,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落细落实。

研讨交流会上,老师们提出疑问、谈论心得、分享经验,形成和谐、真诚、共享的会议氛围。大家就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交流。心理学系将陆续开展教研、观摩、学术交流等活动,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内涵,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促进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李宝芬老师做课程思政研讨交流汇报

参会老师认真听汇报

参会老师进行研讨交流

(编辑:)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联系我们: 电话:0314-2291198 邮箱:cdyxyxlxx@163.com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安远路承德医学院,护理心理楼4楼

心理系版权所有 教育技术中心设计制作、技术支持 2023.07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